移动客户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蛋白质生成卡顿引发细胞老化
时间:2025-08-06 16:45:01来源:中国新闻网责任编辑:施少伦

《一次春光冲动原版》

  科技日报北京8月5日电 (记者张佳欣)德国莱布尼茨老龄研究所团队在一种名为鳉鱼的淡水鱼大脑中发现,随着年龄增长,细胞内合成蛋白质的“工厂”——核糖体,在制造某一类关键蛋白质时出现卡顿,从而引发一连串恶性循环,导致细胞功能不断衰退。这或许是一种潜在的细胞衰老“总开关”机制及多种细胞老化现象的根源。相关论文发表于新一期《科学》杂志。

  合成蛋白质的“配方”储存在细胞DNA中。当细胞需要制造某种蛋白质时,会将这段DNA“配方”转录为一种名为信使RNA(mRNA)的分子。通常情况下,mRNA越多,蛋白质产量也越高。然而,越来越多研究发现,随着人类细胞的老化,这种“产量正相关”关系会逐渐失效,即使mRNA水平不变,蛋白质的产量也可能下降。

  团队分析了鳉鱼大脑中核糖体的变化过程,并利用先进技术捕捉其在mRNA分子上的停留位置,相当于拍下了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快照”。结果发现,随着鳉鱼大脑的衰老,核糖体在解码精氨酸和赖氨酸这两种氨基酸的密码子时,更加频繁地停滞,导致蛋白质无法顺利合成。

  这两种氨基酸常见于能结合DNA和RNA(带负电)的蛋白质中,因此最容易受到影响的是参与DNA或RNA结合的蛋白质。而这些蛋白质正是细胞执行关键任务的“中坚力量”,比如生成RNA、剪接RNA、修复DNA损伤等。

  团队表示,DNA损伤增多、RNA合成减少、剪接效率下降、蛋白合成减缓,都是衰老的典型表现,核糖体的卡顿现象或许是这些变化的共同源头。卡顿现象还可能影响核糖体自身的合成能力,进而造成蛋白质生产能力整体下降,形成一个不断加剧的恶性循环。而如果鳉鱼的研究结果同样适用于人类,未来或许能开发出应对大脑衰老的新疗法。 【编辑:刘阳禾】

图片

  “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就从这里开始吧!”在话剧高潮部分,傅宇杰所扮演的邓稼先带领着同事们,终于在第九次理论精算中得到了与前八次完全吻合的结果,他们成功了!舞台上,邓稼先和同事们激动地拥抱在一起,留下这样一句话:“人的一生,如白驹过隙,稍纵即逝,但要是能干成一件惊天动地、利国利民的大事,那就是死了也值得。”《一次春光冲动原版》  (六)全面落实属地、行业、单位、个人“四方责任”,务必做到“应检尽检、不落一户、不漏一人”。各镇街(园区)要安排专人值守,在小区(村)出入口严格落实测温、扫码、查验、登记等管理措施。公安机关要增加警力配备,加强交通管制。疫情防控、核酸检测和社会运行保障相关工作人员听从本镇街(园区)、本单位安排,保障工作出行并及时参加检测。全区各级机关、各行业主管部门、各级各类企事业单位要压实责任,督促本单位职工和本行业从业人员在核酸检测前及时在居住地或必需的岗位工作地参加核酸检测,并严格落实本次核酸筛查采样证明、72小时核酸阴性证明、场所码和健康码的查验,对于未参加本次核酸筛查的,要及时提醒到就近核酸采样点进行核酸检测。

相关报道
分享到:

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主办 网站编辑部信箱:changanwang@126.com | 招聘启事

Copyright 2015 www.chinapeace.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14028866 号-1 中国长安网 © 2023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