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夜的色启示未删减》
中新网南宁8月6日电(张广权 周也茹)广西壮族自治区水文中心6日提供的消息显示,8月6日8时至20时,广西北海、钦州、梧州、贺州、桂林及柳州等市部分地区降中到大雨,局部暴雨到大暴雨,累计雨量较大的有桂林市永福县广福乡153.0毫米、北海市合浦县乌家镇143.5毫米。
强降雨共造成大宁河支流都江河、恭城河支流莲花河等2条河流2个水文站出现超警0.09米至0.71米的洪水。
广西壮族自治区水文中心预测,未来24小时,贺江、桂江中下游、蒙江、北流河、南流江上游、洛清江、柳江中下游部分支流、郁江下游部分支流及浔江下游部分支流等江河,可能出现2米至6米的明显涨水过程。贺州、梧州、贵港、玉林、来宾、柳州及桂林等市部分中小河流可能出现超警洪水。(完) 【编辑:李润泽】

第一次见到贾湖骨笛几个月后,萧兴华约定音乐家黄翔鹏、童忠良和两位工程师专程前往郑州,带着当时最先进的测音仪器——Stroboconn闪光频谱测音仪为骨笛测音。整整一周时间,他们对骨笛进行了音序测试,还录下了河北民歌《小白菜》的调子。相当准确的音高和坚实嘹亮的音色,令在场的人大为震惊。初步研究结论为,贾湖骨笛是一种乐器,这一发现可以改写中国音乐史,在世界音乐史上也有重要地位。《今夜的色启示未删减》 根据刘正国的考证,贾湖骨管应该是龠。文献中有“龠如笛”的记载,两者外形相似。龠是上古乐器,演变为宫廷雅乐的乐器,在先秦文献中已有大量记载,甲骨文中也常见。但秦汉以后龠迅速式微,到音乐文化高度发达的唐朝,已经见不到只言片语。郭沫若曾对甲骨文的“龠”做过考释,他从字形来看,认为龠“像编管之形也”。此后,学界遵照其意见,认为龠是排箫那样的编管乐器,流传两千余年“龠如笛”的单管之说被废弃。刘正国认为,郭沫若的说法是一种误读,只是依靠字形释读,并没有对音乐史的严格考证。